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清醒判断和科学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赢得“两个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为新征程上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始终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腐败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公平正义,影响干群关系,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清除的“拦路虎”“绊脚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等方面深刻论述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强调腐败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力最大、杀伤力也最大,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强调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强调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反腐败经验教训,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历史主动和责任担当。
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充分肯定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历史眼光清醒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2013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作出“三个依然”的重要判断,强调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后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作出“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总体判断,强调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两个仍然”的重要判断,明确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正是基于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