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国教育新闻网发布文章《沧州工贸学校: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报道了我校通过构建“五实”特色党建品牌,深化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沧州工贸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融合为准则,大力实施“1214”党建工程,全力深化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发展之路。
1、党建领航,提升治理能力,掌舵发展航向
学校党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始终履行好把方向的职责,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治理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修订完善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形成党政目标一致,同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组织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坚持依法依学校章程办学。学校党委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统筹抓好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布局谋篇,完成学校改革方案、“三定”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强劲动力。
2、思想铸魂,筑牢信仰根基,凝聚奋进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党委始终将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扎实的思想建设筑牢发展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必修课,确保思想上跟紧党中央步伐。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通过专题党课、红色研学、红色剧本沙盘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学校党委以“解放思想 改革发展 转型升级 担当实干”思想大讨论活动为重要抓手,深化思想建设实效。全体教职工通过专题学习、集中讨论、支部讨论、座谈会等环节,进一步认清职业教育改革紧迫形势,凝聚“转型势在必行、实干成就未来”的强烈共识。
学校党委构建多层次宣讲体系,组建党委宣讲团、师生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职业教育改革等主题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引导师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筑牢了师生的信仰之基。
3、五实铸魂,创建党建品牌,聚力赋能强基
党建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根”与“魂”。沧州工贸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凝练形成以“育人笃实、教学求实、工作踏实、管理务实、服务诚实”为核心的“五实”精神体系,并以此为根基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
学校以成功入选第二批“河北省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培育创建单位”为契机,进一步擦亮“五实”党建品牌,将示范创建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对标创建标准,细化任务清单,在筑牢组织基础、创新活动载体、深化育人实效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深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党员教师在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中担当作为;健全“双培养”机制,促进骨干力量与党员队伍双向赋能;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与榜样宣传活动,以正向引导凝聚师生奋进力量。以此推动党建工作从“达标规范”向“示范引领”跃升,在沧州工贸学校营造出“人人讲五实、事事求实效”的浓厚氛围,使“五实”党建品牌真正成为凝聚师生力量、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旗帜。
4、深耕思政,筑牢立德树人,践行育人使命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以“五实”党建品牌为引领,紧扣新时代思政教育要求,依托思政教育综合体验中心,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多元化”的思政育人新模式,让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变为“情感共鸣”,从“课堂讲授”延伸到“实践体验”。
搭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推动思政教育贯通发展,沧州工贸学校依托校思政教育综合体验中心资源牵头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基地,与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市区多所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推动思政教育内容、方法、资源在不同学段有效衔接,形成“高校引领、中职示范、中小学联动”的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格局。
创新沉浸式教学形式,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学校将“五实”精神中的“教学求实”理念融入教学创新,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开展“红色剧本杀”教学活动,选取巴黎和会、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编写《巴黎和会》《莫高哭》《抗日保卫战》等剧本,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重温历史细节、感悟历史逻辑,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学校以“搭平台、优内容、强队伍、建制度”为主要抓手,以系统思维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坚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理念,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围绕“五实”党建品牌内涵,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专项行动,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5、先锋引领,激活师者动能,锻造育人队伍
学校坚持以强党建促履职为目标,以“三融入”推动融合共进,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争做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时代先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扎实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观摩课、推门听课等课例展示,以赛提能、以训提能、以研提能,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通过“拜师结对”让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从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到职业规划全程指导。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作用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教师们搭建一个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教师获得国家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团队1个,三等奖团队2个;河北省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团队3个;河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教学名师40人。现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3门;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15门;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典型案例1个。现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教师主编参编中职教材50余本。
6、育人聚力,创新机制载体,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以“1335”德育工作体系为支撑,凝聚党建、家校社企、师生多方力量,通过创新机制与载体,着力培养“懂礼仪、明是非、守规矩、知责任、有追求、精技能”的时代新人。
为推动全员育人,学校在全面推行导师制基础上,成功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的“1+1+5”班务指导委员会制度,统筹推进班级层面导师制工作。通过实施班指委制度,学校形成了党委决策部署、班指委组织推动、导师执行落实的“党建+全员导师制”运行机制,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效。这一制度实施以来,累计组织师生团建活动152项,“冬季火锅节”“夏季西瓜节”等特色活动成为温暖师生的校园品牌,315次家访架起家校沟通桥梁,144个“一生一策”帮扶案例帮助特殊学生重拾信心。工作做法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沧州日报、沧州发布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学校以“牵手工程”“一班一品工程”“润雨工程”“筑基工程”“阳光工程”五大工程为核心抓手,支撑起1335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框架。五大工程各有侧重、协同联动,从育人机制优化、班级特色培育、主题教育浸润,到行为习惯夯实、心理健康守护,全面覆盖学生成长各维度,形成了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育人格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7、教改赋能,深耕专业建设,厚植内涵发展
学校党委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过程导向,切实有效破解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两张皮”难题,让党建工作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剂,强心剂,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16年成立专业建设开发办公室,正式聘任以青年党员教师为主的专业法人团队,学校通过《专业法人制度实施方案》和《专业法人管理制度》明确了专业法人11项工作职责并学校制订了有关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学习培训、政治待遇等方面的相应奖励政策,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学校让教师成长有动力、前进有方向,打破干部身份界限、论资排辈和大锅饭,使每个专业法人实现自我赋能自我激励,形成“动车效应”。专业法人制度于2021年5月获河北省第十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围绕我市“2+8”重点产业发展要求,根据十四五规划和学校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增设绘画、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16个,现有24个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建设逐步形成装备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化体育、汽车产业五大专业群。近年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万余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服务为民,拓展社会价值,彰显职教担当
创新“党建+”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沧州工贸学校选派献县小平王乡西王庄村工作队聚焦“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核心命题,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学校电商专业团队多次赴小平王乡,对全乡电商从业者及有意从事电商行业的村民开展培训。党建活动以电商助农为抓手,通过线上直播、产品推广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这既是助农课,又是行走的思政课。这既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又是在红色热土上“五实”精神淬炼初心的政治修行。
学校主动适应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新要求,更新理念,创新机制,着力打造服务地方精神文化建设与学习型社会的新平台、新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师资和设施优势,成功开设“工贸夜校”与“沧州银龄大学”,在推动社区教育、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丰富中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成效显著,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担当。
签约党建共建基地,拓展合作广度深度。学校与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大化集团等20余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党建教育基地。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党建活动阵地、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红色研学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等合作。政企校党建共建通过党建链串起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将共建合力转化为解决教育难题的发力点、为师生办实事的结合点和推动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原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有什么困难和我说,工贸学校永远是你的后盾。”日前,沧州工贸学校党委书记谷宝国专程来到对口帮扶村特困保障人员张根友家里,把凝聚着全校党员爱心的捐款交到了他手上……
这是沧州工贸学校构建以“育人笃实、教学求实、工作踏实、管理务实、服务诚实”为核心的“五实”特色党建品牌的缩影。党建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根”与“魂”,多年来,学校始终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融合,深化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
为增强育人效果,近年来,该校通过搭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创新沉浸式教学形式,践行“育人笃实”。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孔子诞生于山东,这份文化传承,是任何强权都无法剥夺的!”在思政课堂上,扮演顾维钧的汽修专业学生高文浩,攥着“山东问题”资料,面对“列强代表”的无理要求,用带着颤抖却坚定的声音据理力争。这是沧州工贸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生动实践。
该校将“五实”精神中的“教学求实”理念融入教学创新,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选取巴黎和会、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编写《巴黎和会》《抗日保卫战》等剧本,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重温历史细节、感悟历史逻辑。
打造“阳光工程”,推进“一班一品”,是沧州工贸学校构建特色德育体系的重要抓手。
为班级心理委员赋能,帮助学生骨干掌握心灵护航技能技巧;心理剧《破茧》以细腻表演展现青少年从迷茫到自我疗愈的蜕变历程;沙盘世界探秘、OH卡牌解读等游戏,驱动心灵养护。该校糅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美育等,形成“安全+心理+文化”立体化育人模式,着力推进“阳光工程”,逐步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该校还以开展“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为契机,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其中,国防教育特色班作为典型代表,将国防教育和文化教育无界协同,将校园文化与军营文化深度融合,引领学生成为坚定的国防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推动思政教育贯通发展,沧州工贸学校还牵头与市内大中小学共同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平台,推动思政教育内容、方法、资源在不同学段有效衔接,形成“高校引领、中职示范、中小学联动”的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格局。
“这个月销售量有没有上涨?哪些链接咱们还需要调整?”暑假期间,该校选派献县小平王乡西王庄村工作队来到残疾村民张东来家,详细了解他的销售情况,并针对遇到的问题给出具体帮扶措施。
该校工作队聚焦“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核心命题,以电商助农为抓手,通过线上直播、产品推广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这既是助农课,又是行走的思政课;既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又是在红色热土上‘五实’精神淬炼初心的政治修行。”谷宝国说。
如今,该校已经与沧州市商务局、国资委、大化集团等20余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共建活动中,校政企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党建活动阵地、教育资源等,联合开展专题党课、红色研学等活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等合作。
作者: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