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锋引领,激活师者动能,锻造育人队伍
学校坚持以强党建促履职为目标,以“三融入”推动融合共进,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争做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时代先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学校扎实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观摩课、推门听课等课例展示,以赛提能、以训提能、以研提能,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通过“拜师结对”让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从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到职业规划全程指导。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作用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教师们搭建一个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教师获得国家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团队1个,三等奖团队2个;河北省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团队3个;河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教学名师40人。现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3门;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15门;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典型案例1个。现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教师主编参编中职教材50余本。
6、育人聚力,创新机制载体,培育时代新人
学校以“1335”德育工作体系为支撑,凝聚党建、家校社企、师生多方力量,通过创新机制与载体,着力培养“懂礼仪、明是非、守规矩、知责任、有追求、精技能”的时代新人。
为推动全员育人,学校在全面推行导师制基础上,成功探索实践党建引领的“1+1+5”班务指导委员会制度,统筹推进班级层面导师制工作。通过实施班指委制度,学校形成了党委决策部署、班指委组织推动、导师执行落实的“党建+全员导师制”运行机制,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效。这一制度实施以来,累计组织师生团建活动152项,“冬季火锅节”“夏季西瓜节”等特色活动成为温暖师生的校园品牌,315次家访架起家校沟通桥梁,144个“一生一策”帮扶案例帮助特殊学生重拾信心。工作做法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沧州日报、沧州发布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学校以“牵手工程”“一班一品工程”“润雨工程”“筑基工程”“阳光工程”五大工程为核心抓手,支撑起1335德育工作体系的实践框架。五大工程各有侧重、协同联动,从育人机制优化、班级特色培育、主题教育浸润,到行为习惯夯实、心理健康守护,全面覆盖学生成长各维度,形成了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育人格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7、教改赋能,深耕专业建设,厚植内涵发展
学校党委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过程导向,切实有效破解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两张皮”难题,让党建工作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剂,强心剂,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16年成立专业建设开发办公室,正式聘任以青年党员教师为主的专业法人团队,学校通过《专业法人制度实施方案》和《专业法人管理制度》明确了专业法人11项工作职责并学校制订了有关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学习培训、政治待遇等方面的相应奖励政策,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学校让教师成长有动力、前进有方向,打破干部身份界限、论资排辈和大锅饭,使每个专业法人实现自我赋能自我激励,形成“动车效应”。专业法人制度于2021年5月获河北省第十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围绕我市“2+8”重点产业发展要求,根据十四五规划和学校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增设绘画、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16个,现有24个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建设逐步形成装备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化体育、汽车产业五大专业群。近年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万余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服务为民,拓展社会价值,彰显职教担当
创新“党建+”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沧州工贸学校选派献县小平王乡西王庄村工作队聚焦“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核心命题,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学校电商专业团队多次赴小平王乡,对全乡电商从业者及有意从事电商行业的村民开展培训。党建活动以电商助农为抓手,通过线上直播、产品推广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这既是助农课,又是行走的思政课。这既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又是在红色热土上“五实”精神淬炼初心的政治修行。
学校主动适应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新要求,更新理念,创新机制,着力打造服务地方精神文化建设与学习型社会的新平台、新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师资和设施优势,成功开设“工贸夜校”与“沧州银龄大学”,在推动社区教育、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丰富中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成效显著,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担当。
签约党建共建基地,拓展合作广度深度。学校与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大化集团等20余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党建教育基地。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享党建活动阵地、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红色研学等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等合作。政企校党建共建通过党建链串起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将共建合力转化为解决教育难题的发力点、为师生办实事的结合点和推动改革创新的突破点。